有态度的新闻娱乐网站
青海视窗

大医疗健康“破局” :平安医保科技的突围之路

在美国医疗保险领域深耕20年之久的郑毅,毅然选择了平安作为自己回国的首站落脚点。准确来说,平安医保科技对郑毅而言并不仅仅是一个落脚点,而是事业上又一抹浓重的注脚。

平安医保科技成立于2016年,不到两周年时间便获得88亿美元融资,被业界传为“独角兽神话”,意气风发的年轻企业和久经沙场的资深专家,共同烘托出平安医保科技既年轻又稳健的“气质”。在平安集团第二届SMART科技大会上,平安医保科技首席医疗官郑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试图向更多人阐释平安医保科技特殊“气质”的由来。

平安医保科技在SMART科技大会做产品展示

1.0升级2.0输出一揽子智慧医保解决方案

据郑毅介绍,“以往传统医保往往通过事后抽样,派人工去医院抽病例,判断理赔案件的合理性。而我们与厦门医保局通过近几年来的紧密协作,已摸索出一套运用大数据分析结合专业、权威的医学知识库,形成全量审核规则和先进的风控模型,以一套组合拳的方式做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智能化精准监控与管理。”此外,利用专业的数据治理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配合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逐步建立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医保支付模式,还可帮助当地医保提高病案规范化水平,进而提升病例诊断与分值对应的准确性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与平安的“金融+科技”战略转型非常类似,平安医保科技也在经历升级,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郑毅认为,1.0版本更多聚焦于智能审核、风控、经办方面,在2.0版本中,则更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动态多维度的帮助政府解决一揽子医保诉求。在智慧风控帮助医保控费基础上,平安医保科技已拓展出智慧精算决策、智慧支付、智慧慢病管理、智慧经办服务等全方位的医保、商保管理服务和科技支持。

对于一家成立仅2年的独角兽,目前投后估值已然高达88亿美金,除了创新业态+趋势洞察令投资者格外看好外,底气更来自于背后平安在保险行业30年的累积。

据报道,平安养老险是国内第一批开展基本医疗补充保险业务的专业保险公司,也是最早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商业保险公司之一,平安医保科技正是2016年从养老险的医保事业部剥离和孵化出来,而平安医保科技目前的掌门人高菁上一个职位正是平安养老险总经理。事实上,披上2.0盔甲的平安医保科技很快收到了成效,例如,在与某城市的合作中,帮助当地每年医保基金的花费从20%以上的增长率,降低到客户认可的合理增速范围内。郑毅表示,下一步,平安医保科技将继续支撑医联体更好地管理整体医疗行为,探索在慢病管理、分级诊疗等方面更多的解决方案。

定位管理式医疗服务平台

在SMART科技大会演讲中,平安医保科技首席技术官杨伟栋表示,平安医保科技聚焦医改重点领域,通过与医疗健康服务各参与方的高效连接和有效协同,持续打造精准、合理、便捷的“三医联动”新生态体系。以实现“一降两提”三件事为己任,一降指的是降低医疗成本,两提指的是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和提升民众的医疗服务体验。

这是一幅很大的蓝图,杨伟栋表示,我们的愿景是建立“中国领先的科技驱动管理式医疗服务平台”。

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诸多创新科技跑马圈地中,医保领域向来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仅仅在于其本身存在的沉疴,更存在较高的准入门槛和技术赋能的难题。要“吃到最肥美的那块肉”,必须自己要先“掉层皮”。

在平安羽翼中成长起来的平安医保科技也不例外。在演讲中,杨伟栋透露,我们的困难是整个中国医疗信息界的难题,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医疗数据还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医院之间、政府之间,以及医院和政府之间信息没有打通,这是其一。

此外,数据标准严重不统一、数据平台连接时效滞后等等,数据问题成为挡在平安医保科技梦想面前的“一座大山”。

为了翻越这座大山,平安医保科技选择与平安科技平安云携手,运用云治理的模式,解决四大难题。一是管控运维操作和数据,全部集中在比较标准的云平台上,解决数据分散的问题;二是形成一个交叉验证的环节,连接信息孤岛,最终数据产生协同;运用NLP(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知识库的技术,打造了把数据定义和业务场景关联起来的方法,实现数据治理;四是基于正确的数据和足够量的数据实现科学决策,发挥数据价值的管理闭环。

基于这样的技术导向和解决方案思路,平安医保科技已累计为超过200个城市的医保管理机构提供科学决策管理及高效运营提供解决方案,覆盖8亿人口,为超过5000家接入商保服务平台的医院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及自动化运营服务。

在平安的大医疗健康战略中,希望通过赋能医疗生态圈的各个端口形成一个闭环,而平安医保科技作为其中支付方的承接者,显然已经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