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铁,国家民族画院副院长,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和旅游部高级职称评委会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高研班导师,西藏大学客座教授,西藏自治区美术院副院长。
其主要专著有《容铁书画集》《大匠之门——容铁水墨光晕艺术精品》《容铁作品精选——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一片丹青在珠峰》。
其书画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国美术馆、炎黄艺术馆、中国印学博物馆、张大千纪念馆,甘肃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立于前人之外——容铁山水的创造
容铁是一个复合型的艺术家,在从艺、从政两方面有着过人的精力和智慧,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他精于书法,长于绘画,是当代唯一的一位集中国美协理事、中国书协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于一身的艺术家,也是唯一的一位援藏任职于文化厅领导的艺术家。他研制开发了“中国汉字历代字体检索”数据库建设的国家项目,还出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高研班的导师,传承国粹,培育新秀。他始终坚持书法与绘画“双向并举”的道路,形成“双峰并峙,各具高迈”的局面。
虽是两种取向,却是一种情怀。容铁总是以一个文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学者的气度感悟社会人生,关照现实世界,表现出“立于前人之外”(王履语)的积极探索,以实现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就绘画而言,他画过人物,作过花鸟,尤以山水画著称于世。他的山水出现了两种追求;一是回归明清以来的传统,打造个人笔墨图式,讴歌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变古为今”的面貌诠释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
他的《江南水乡系列》为代表作品。二是他的《水墨光晕系列》作品,则是参照西方现代艺术,探索以往未曾表现过的新形式、新语言、新境界,营造令人感奋的景观,同时强化山水画的视觉观念,以崭新的面目阐释现代感。当下,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弘扬传统呼声的高涨,回归明清传统而竞求笔墨图式的变化成了主要趋向,作品精神性的贫弱和笔墨理解的表层化,成为引起普遍注意的问题;而“张口可染,闭口宾虹”的千篇一律,更是当前难以突破的大网,新的陈陈相因已悄悄笼罩着当今山水画坛。
在这种情境下,容铁则以旺盛的创造意识不断推出与众不同且别开生面的上述两类作品,既摆脱了习见目光的局限,又开拓了在前辈成就之外的新疆界,其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充溢,使他的作品在个性化的天地创生的神奇里求水晕墨彰的灵动和天籁之光的妖娆。他的《江南水乡系列》,强化了他得之于江南各地的写生感受,不以笔主而以墨胜,布境多秀雅清旷,笔墨多化机四出,多是别有所托的自家怀抱。容铁继承了文人画“水墨为上”“重写尚意”的传统,特别富于清代石涛所强调的笔墨蒙养之功。看他的画,就好像梦入江南山水,在若恍若惚中,有烟雨水乡的迷蒙,有太湖帆影的阔远,有小桥流水的生意,有粉墙黛瓦的人家,构图不求奇险,造型善于提炼,笔墨则以简驭繁,更在“师法造化”中凝聚成自己的语言,在“中得心源”中画出所见、所感、所思,从而由小见大地注入了令人感奋的精神力量。
他的《水墨光晕系列》以表现青藏雪域高原的景观为主。这是他在援藏工作的四年中,深入基层,在发现自然中发现了自己,找到了与自己所追求的大气势、大趣味甚相契合的景观。随着他一次又一次藏区腹地之行,随着他对藏区同胞及地域特征的深入了解,也随着开放情境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广泛,容铁在不断推出以雪域高原壮美风光为母题的作品中,表现出日益高涨的创造力,其融合中西的现代风格也日益成熟。由于西藏山水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其云蒸霞蔚、光影婆娑的流光溢彩、绚丽多姿、神秘玄妙,给人们视觉冲击力最大。
为了表现这种感受,容铁巧妙地把包括形、光、色在内的西画创作技巧,有机地融入中国画的写意笔墨中,甚至吸纳印象派表现光感的多种方法,或点彩、或统调、或对比,或以平光、逆光、束光的不同表现,注入到一笔一墨之中,又结合了物象空间关系的处理,参入佛光禅意,既体现客观世界的神奇幽秘,又表现出主观感悟的情深意笃。应该说,这是发展笔墨语言扩大笔墨表现的大胆尝试。
在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中,容铁是用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开发那人迹罕至的荒寒之美,拓展了山水画的表现领域,强化了山水画的精神意蕴,为现代中国山水画之讴歌永恒大美开了新的生面。如果说,《江南水乡系列》属于维新的传统派山水,那么,他的《水墨光晕系列》则属于维新的现代派作品。前者在挖掘“借古开今”的潜能上用心思,意在保持当代山水画的传统精神,矫正文人画的流弊;后者则是在扩展“以西润中”的范围上下功夫,取法前人未曾涉及的西方艺术,旨在刷新当代山水画的面貌。正是上述两种取向的异向互补,推动了容铁山水画向着更富于现代意识的境界迈进,创造出不同于黄宾虹、李可染亦有别于时辈的写意山水画新风。
——贾德江